每年我國大量的人口流動以及新興產業業態的出現,讓人力資源服務成為了我國服務業中起步較早且多年保持高速增長的一個行業。6月5日,人社部發布的《2016年人力資源市場統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去年,我國人力資源行業營業總收入終于跨過了萬億元的門檻,同比增速達22.4%,而且民營資本在這一市場中的活躍度頗高 ,我國有七成以上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都是民資性質。
民資高度活躍的“大蛋糕”
當前,中國的勞動力市場正在經歷著前所未有的結構性變革,與之相對應的,我國人力資源產業也正進入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成為各路資本眼中一塊非常誘人的蛋糕?!秷蟾妗凤@示,截至去年底,全國共設立各類人力資源服務機構26695家,全行業營業總收入11850億元(含服務外包等業務的代收代付部分8792億元)。
從服務機構構成類別上看,民資的市場參與度達到較高水平,在全國近2.7萬家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中,民營性質企業共18859家,占70.6%;縣級以上地方政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含其他行業管理部門)共設立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5262家,占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總量的19.7%;國有性質人力資源服務企業1493家,占5.6%;外資及港澳臺資性質的服務企業227家(其中港資、澳資、臺資性質的服務企業分別為103家、2家、4家),占0.9%,民辦非企業等其他性質的服務機構854家,占3.2%。
其實,此前,人社部人力資源市場司相關負責人就曾披露,“十二五”期間,我國的人力資源服務行業營業總收入年均增長率超過20%,保持較高速增長狀態,按照這一發展態勢,人力資源服務業產值很快就將跨越萬億元門檻。
早在2015年,人社部與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聯合下發《關于加快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的意見》,其中明確提到在2020年從業人員達到50萬人、產業規模超過2萬億元、形成20家左右的龍頭企業和行業領軍企業等目標。
在市場結構調整、人員流動速度與日俱增的今天,我國的人力資源產業勢必也是不斷發展變化著的。而近年來業界出現的“抱團”發展模式就是該行業衍生出的新方向。
第一大服務市場
“隨著社會分工的進一步細化,許多企業出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考慮,將人力資源服務外包給專業公司”,北京大學中國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鑫海分析,與此同時,勞務派遣模式也在我國興起,企業某些短期項目不再招聘固定員工,而是與勞務公司達成協議,由勞務公司派遣一定數量的員工參與工作,在項目完成后結算傭金,“例如某些人力資源企業會儲備20余種設計人才,專門向大中型設計公司提供服務”。在王鑫??磥?,上述新業態和新模式的擴張,以及獵頭公司等高端招聘的興起,是助推人力行業營收跨越萬億元門檻的重要原因。
實際上,早前就有業內專家指出,人力資源服務已成為我國第一大服務市場,面向的是全國9.24億勞動力人口、7000萬家工商注冊主體、10萬億年度職工薪酬和福利以及10萬億社保公積金繳存總額,背靠的是萬億級的藍海市場。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年城鎮新增就業要在11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4.5%以內,業內分析認為,過去幾年我國踐行穩就業的政策方針,年均新增就業人口基本平穩,這也給人力市場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談及民營企業占行業七成以上的迅猛勢頭,王鑫海直言,目前人力資源行業利潤依舊不高,行業內部分國企都聚集在回報率較高的少數領域,相較之下,民營資本較為靈活、積極,通過為人口流動性較大的建筑、家政等勞動密集型企業提供服務,慢慢成為了行業的中流砥柱?!氨M管產業發展勢頭強勁,但是整體來看人力資源行業的競爭極為激烈,出現企業抱團取暖或者是一個龍頭企業收編多家小公司的情況是意料之中”,王鑫海表示,甚至現在已經出現了專做品牌的人力資源企業,憑借自身較高行業認可度吸收零散小企業加盟,同時對這些小企業予以監管,確保它們符合行業標準。
“互聯網+”的新商機
對于各路社會資本來說,我國人力資源服務行業如何盡可能長久地保持高速運轉才是商機所在。在王鑫??磥?,目前在多個城市落地生根的人力資源產業園,就可以是今后行業拓展的重點方向?!斑@方面國外已經有可以借鑒的實例,例如過去十年間,美國財務行業大部分工作都承包給了印度人,為了滿足這部分市場需求,印度班加羅爾等地已經形成了成規模的人力資源產業園,且效益頗佳”,王鑫海表示,目前我國類似模式也已經萌芽,不少人力資源企業選擇在大型產業園周邊聚集,正是出于就近提供服務、實現效益最大化的考慮。
而在上海市對外服務公司副總監劉施洋看來,人力資源行業擁有巨大潛力和發展空間,沒有能夠形成絕對壟斷的企業,國內行業領軍企業同樣面臨著新形勢下企業的轉型升級,研發適合中國本土市場客戶需要的服務平臺和管理軟件是未來的方向。
更重要的是,在互聯網浪潮的沖擊下,自由職業市場蓬勃發展、自雇傭者崛起,這些都為人力資源服務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王鑫海分析稱,在“雙創”及“互聯網+”浪潮助推下,細分招聘網站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這一勢頭有望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延續。
不過在蓬勃發展的大背景下,該行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補齊的短板。有分析認為,當前人力資源行業內從業企業數量眾多但平均規模較小,多數企業服務產品單一,同質化和低端化問題嚴重,缺乏對高端服務產品的研發和創新能力,某些領域競爭無序,行業整體需要進一步整合并提高行業集中度,能夠跨區域跨行業為客戶提供人力資源整體解決方案的企業較少。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來有為則指出,很多承接外包業務的人力資源企業是規模較小的中小企業,創新意識很強,但主要是以職業介紹和人才招聘為主,沒有形成規范的工作流程和服務品牌,導致服務層次和技術含量較低。
